2013-11-8 14:37
sinta
金管局變發展商 英國起樓
面對美債等傳統投資回報率偏低的困局,外匯基金積極作多元化投資尋求更佳回報。英國上市地產商Great Portland Estates(GPE)昨公佈,與金管局組成各佔五成股權的合資企業,共斥資2.02億英鎊(約25億元)開發倫敦西部漢諾威廣場綜合商住房地產項目。
據悉,此乃金管局首次參股投資發展地產物業,項目期望取得的投資回報年率約9至10%,遠高於去年外匯基金整體投資回報率4.4%的水平。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31108/small/08br04pzok.jpg[/img]
■金管局首次參股投資發展地產物業,圖為金管局總裁陳德霖。
[b]首度參股地產開發[/b]
根據該局去年年報,外匯基金的房地產投資市值為135億元,佔整體多元化投資(約1,489億元)約9.1%,而物業租金回報率為5.8%,連同私募基金合計內部回報率達10%。按外匯基金投資基準,多元化投資上限最多為外匯基金累計盈餘總額的1/3(去年底計為2,079億元)。
對於倫敦房地產市場有否存在泡沬風險,金管局發言人只表示,與GPE組成合資公司發展項目,已獲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投資委員會同意,倫敦房地產市場素以蓬勃及高流動性著稱,在不同市場周期中,對甲級寫字樓及零售物業,均需求強勁,至於是項投資的預期回報率,則沒有具體評論。
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,過去該局未試過自行參股投資房地產開發,最重要是有關行動「唔係常態」,牽涉金額及所佔整體投資比重,亦為合適水平,在目前傳統投資低回報的形勢下,分散投資屬無可厚非。但若果未來「大量做(投資開發)變咗地產發展商」,就會偏離金融監管的核心角色。
麥萃才說,金融風暴期間,倫敦物業價格亦無重大創傷,目前表現向好,若項目屬綜合類別,防險程度更高,當局選擇現時參股投資項目,「可能分析到周期從低位升番嘅最佳入市時機」。
金管局自2010起開始投資房地產項目及相關綜合基金,據悉,外匯基金目前的房地產項目,主要是以購買物業收租方式進行,對象為歐美核心地區優質物業。
[b]馮孝忠:多元投資正常[/b]
恒生銀行(011)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,隨着美國長債息率續低,多元化投資「係好正常嘅行動」,英國是成熟的已發展經濟體,亦是國際金融樞紐,物業需求殷切,對任何儲備或主權基金而言,英國都屬政治及政策風險偏低的投資地區。金管局與GPE合作開發的項目位於倫敦西區梅費爾區,2016年動工,2018年落成,總面積達20.8萬平方呎。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31108/large/b0401b.gif[/img]
來源:蘋果日報網站